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

請問同性婚姻的最大目的是什麼?

 異性婚姻制度的最大目的,就是"鼓勵自然生養小孩".

 異性婚姻是自然生養制度.
 同性婚姻是人工生養制度.

 請問 "同性婚姻制度的最大目的" 是什麼?

 難道是 "不生小孩?"

 我只能說"同志"要跨進"異性婚姻"會痛苦.
"請異性戀想像一下,自己和同性別的人結婚",也會痛苦.
所以請社會體諒,請國家照顧,創設一個
"同性婚姻"制度用來"基本保障"同志的需要.
(國家的態度是消極承認,而不應積極鼓勵.)
 
 用一個教育制度來說明平權:
 聰明和笨通常應對於,考試能力高和低.
 學校分數錄取門檻,分為公立/私立.
 考試能力低的人,不管再怎麼努力,
 一輩子也跨不過公立的門檻.只能讀私立學校.

 請問"考試能力低的人"是否可以主張"平權",
 改變公立學校入學條件制度, 要求讀公立學校?

在此我對"同婚教"的運動領導者發出戰帖.
因為他們太懂的"舉證之所在,敗訴之所在".
所以不要再搞模糊戰術.只會用 "口號" 來攻擊.
但對於自己的合理性避而不談.

請問同性婚姻的最大目的是什麼?

就像 "科學家" 對比 "藝術家" ,
異性婚講理性 , 同性婚講感性.
所以"異性婚姻制度" 和 "同性婚姻制度",

兩者根本的目的不同,何來平權適用?
應該是互相了解,尊重彼此的信仰理念.

異性婚姻制度的最大目的,就是"鼓勵自然生養小孩".

在此我幫同性婚姻制度設想一個最大目的.

兩人的愛是無價的,生養小孩用"收養","人工生殖","代理孕母"就好了.

國家要不要制度性的剝奪, 一群小孩子知道父母是誰的權力?

作者:Jeffer Lin
本文採 Creative Commons 創用CC授權條款
姓名標示─相同方式分享歡迎轉貼

標籤: , , , , , , , , ,

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

同志是天生的,還是後天養成的,還是都有關係

有沒有科學證明, 同志是完全不受後天影響,尤其是年少時期?

學界認為"同性戀" 成年定型了之後,很難改變,所以除病化.
但是形成原因,是先天影響大,還是後天影響大,沒有定論.
http://www.nhu.edu.tw/~society/e-j/83/8316.htm


同婚教:主張同志是天生而不可改變的.
異婚教:主張同志是先天加後天,年少有教化的可能.

同志常說,性取向是一個光譜,
每個人出生就附予一個值.如果都不變.假設
  1~10 是女同志,
 11~15 是雙性戀,
 16~85 是異性戀,
 86~90 是雙性戀,
 91~100是男同志,

如果青少年之前,受
家庭教育  ,影響0~1點.
年少教育  ,影響0~1點.
同儕朋友  ,影響0~1點.
性經驗     ,影響0~1點.
社會教育  ,影響0~1點.
自己的理性,影響0~3點.
假設後天最多影響8點,
有機會把天生是3~10點的純女同志,
拉成雙性戀,或異性戀.

純女同志和男同志,在這個世道是很辛苦的.
而雙性戀則可以走入一般家庭.
(可憐天下父母心) 即使只有1%的可能性,
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小孩不是純同志.
(純同志要找到對像有多難?  5% / 2 = 2.5, 一百個不到三個對像)
婚姻之路能寬廣好走一點.(情長路更長)

所以在台灣,很另類的和世界其它地方不同.
反同性婚姻,最大的訴求 "不要將同志教育"
伸入青少年教育.

我也問過很多同志,如果有得選,
他也希望他的小孩未來不要是純同志.

很多人說同志比較感性, 一般人比較理性.
把自己的理性鍛練的強一點,
如果還是跨不過那個純同志的門檻.
就勇敢的走出自己吧.

標籤: , , , , , ,